您当前的位置:深爱家装网新闻正文

家居传统“铺货+促销”分销模式正在失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08-09 16:35:44  阅读:1708 作者:责任编辑NO。杜一帆0322

  

前两天,探讨过定制家厂商关系恶化的行业背景:一是全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部分厂家迫于压力,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甚至将招商、开店等正常经营行为异化为去产能的手段;二是定制家居流量入口光环的消褪,一些厂家搭售的配套件因为缺乏竞争力,成为了积压在经销商手上的库存,让厂商关系雪上加霜。

  今天,我们跳出定制家居的行业背景,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一看。

  在终端市场上,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不少定制家居品牌热衷的玩法是:铺货就是招新经销商开店或是逼着原有的经销商开新店,促销就是“请明星+优惠价”。

  且不说这种铺货和促销的具体方式如何,从市场和消费心理的变化层面上看,建立在“铺货+促销”基础的传统分销模式,都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正在失效。

  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厂家还在按传统的“铺货+促销”思路拼命地向经销商施压,而终端的消费者已经不吃这一套,夹在中间的经销商却要两头受气并为此买单。

  这样一来,厂商关系恶化的种子也就埋下了。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刘春雄老师的文章:《为什么传统的“铺货+促销”会失效?》。

  刘春雄老师是郑州大学副教授,长期研究市场营销。他的这篇文章,主要针对的是快消品,但对当前的家居行业来说,也不无借鉴意义。

  为什么传统的“铺货+促销”会失效?

  刘春雄

 -1-

  2013 年之后,产品逻辑发生了变化。无论是新品研发逻辑还是新品推广逻辑。

  为什么是 2013 年?因为这一年,行业销量封顶,从数量增长进入品质增长,中国真正进入中产社会。

  进入中产社会,消费心理发生了变化。

  其中一个重要变化,就是所有产品,首先是心理产品。

  当产品具有相似功能时,需求转向心理满足。

  大众化的心理产品,总体上符合时尚流行规律。

  发端于小众,引爆于传播,普及于大众。这就是时尚流行的规律。

  -2-

  2013 年前,消费品行业整体处于数量增长时代。

  数量增长时代,虽然也有消费结构,但整体消费处于底部的大众消费。我称之为“双低产品”:品质到底线,价格到底。

  2014 年,几乎所有消费品行业的价格带开始上移。比如,2013 年至2017 年,啤酒销量下降 11%,但销售额上升 21%。

  价格带上移,不是所有产品集体上移,而是价格带拉长了。

  比如,瓶装水,原来是 1 元、2 元价格带,现在拉长为 1 元、2 元、3 元、4 元、5 元并存。更高的价格虽然也有但销量比较少。

  现在,2 元价格带是大众需求,3 元、4 元、5 元还不是大众需求。

  不是大众需求,大面积铺货,销售肯定出问题。

  我一直批评恒大冰泉,原来 4 元的价格带,不应该大面积铺货。可惜,当时中国整个营销界沉浸在 "铺货+促销" 的传统分销模式之中。

  甚至可以说,很多好的升级产品,就是这么死掉的。

  -3-

  我们梳理一下,传统深度分销模式下新品推广的场景。

  新品是否做品牌广告,先且不论。但 "铺货+促销" 是必备的功课。

  当时,流行一套“终端拜访八步法”,是为深度分销的宝典。

  考核铺货率,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即便是新品,也是大众价格、大众产品。否则,是不能大面积铺货的。

  促销即动销,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消费者对促销政策(实际是变相的价格政策)相当敏感,“占便宜”心理突出。

  还原当时的场景就是:只要把大众产品摆在消费者面前(铺货),辅之以价格政策(占便宜),就能动销。

  这个场景,现在还存在吗?

  如果传统场景不存在了,那么怎么办?

  -4-

  有两个产品,虽然是升级产品,但做得比较好。

  一个产品是汤达人。2008 年上市,价格带在 7 元左右,高于当时的主流价格带一倍。

  这样一个产品,要是按大面积铺货+促销的模式,早就死了。

  当时,汤达人只能在特通渠道销售,而且销售得还不错。

  等到 2015 年,方便面价格带大面积上移,汤达人突然火了,也走向了大众渠道,可以讲铺货率了。

  另一个产品是百岁山,价格带是 3 元。3 元,即便是现在,仍然不是主流价格带。

  几年前,3 元的瓶装水如何生存?当然不能大面积铺货,只能找特殊渠道铺货,比如高铁站,或者在一线城市铺货。

  -5-

  现在,推广新品面临两难。

  如果是传统的主流价格带,虽然可能有销量,但赛道很拥挤,新品很难挤进去。

  即便铺货率高,动销难度也很大。因为促销即动销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如果不是主流价格带,那么,肯定不能大面积铺货,而且动销难度也大。即便动销了,销量也不大,必须等待。

  现在的新品推广,似乎只能是战略性推广了。根本无法做到推广即上量。

  战略性推广,就是先布局,先在价格带占位,先做特殊渠道。然后等待价格带逐步上移,非主流价格带变成主流价格带。

  没有耐心的新品推广,成功很难了。

  -6-

  新的战略性推广模式,我总结为三句话。

  "发端于小众,引爆于传播,收获于大众。" 这也可以视为新品推广的三步曲。

  战略性新品,当然是先布局。怎么布局?

  一是区域布局。从价格带讲,一定是高于主流价格带。不同城市,价格带不同,所以要有区域布局。比如,4 元的瓶装水,在一线城市已经接近主流价格带,可以大面积铺货。

  二是渠道布局。渠道布局,也是消费人群布局。同一城市,不同渠道对价格的接受程度也不一样。同样是 4 元瓶装水,在二三四线城市,只能在特殊渠道铺货。

  特殊区域,特殊城市,实际上就是针对小众。战略性新品的推广,一定要有小众意识。

  小众意识,就是不追求所有人满意,但一定要追求少数人首选,在少数人群里培养发烧友、粉丝。

  -7-

  过去,新品研发一定要追求社会最大公约数。

  新品推广,如果寻找最大公约数,产品就平庸了。

  一款产品,如果大家觉得都不错,那么,可能就失败了。

  这不仅与产品有关,也与互联网的时代有关。

  互联网时代,最有传播能量的人,不是最有消费能力的人,而是比较偏执的人。

  比较偏执的人,掌握着互联网时代的话语权。

  引爆传播,不是大家都能接受,而是少数人比较偏爱。

  发烧友、粉丝,他们最有传播能量。

  不要高估消费者对个性需求的坚持,多数人在环境下会放弃个性,会受那些最坚持个性的人引导。

  在传播能量之下,大众会从众。

  流行,其实大众跟随了小众。

  -8-

  传统营销时代,谁的声音最大?谁的传播能量最大?

  施炜老师说,传统传播就是 "大喇叭" 喊一喊,比如在央视。

  谁的传播能量大?谁的钱多,谁敢赌传播,谁的能量就大。那个时候,传播就是不断重复,强化记忆。重复到你想忘都忘不掉。

  互联网时代,谁最有传播能量?

  不极端不传播,不偏执不传播,不粉丝不传播。除了马云这样的中心人物还有传播能量外,靠撒钱已经很难聚集传播能量了。

  发现那些有传播能量的小众,满意他们的个性需求,引发大众关注。

  大众不是被说服的,大众是被征服的。

  -9-

  有的小众,就是小众,不可延伸。

  有的小众,可以转化为大众。有的小众,可以延伸到大众。

  流行,就是小众与大众之间的转化。

  发端于小众,其实是瞄准着大众。

  发端于小众,获得偏爱,收获粉丝。

  通过小众,聚集传播能量,这是转换过渡。

  最终目的是通过传播征服大众。(来源:潜望大家居,作者:刘春雄)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