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深爱家装网新闻正文

老摄影家易家镜:黑白胶片到彩色大片的镜像人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08-09 19:16:08  阅读:2752 来源:腾讯房产 作者:责任编辑NO。蔡彩根0465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今日的现实,明日终将成为历史。历史是无法重复的,这就是承载历史的老照片的价值所在。”许多老一辈摄影家把毕生的精力用手中的镜头忠实地记录着时代的变迁,用光影捕捉凝聚难忘的瞬间。

他,从黑白胶片到彩色大片,抓取、记录那些安陆生活中最真实的瞬间,从而提供了今天让所有安陆人倍感亲切的记忆图景。

他,在光与影之间去追溯、见证安陆时代的变迁!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安陆,抒写了辉煌的篇章。

他就是——安陆市摄影艺术家易家镜老先生!

易家镜老先生在家中接受腾讯·大楚的专访

2019年7月31日,腾讯·大楚《我眼中的70年》人物访谈栏目组随同安陆市委宣传部一行驱车前往易家镜老先生家中,上午11时许,我们到达安陆老城区一个极富年代感的小院儿,同行的人带着我们拐进一栋老式的筒子楼,边上二楼边告诉我们,这里就是易家镜老先生曾经就职的原安陆电影公司职工住宿楼,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易家镜老先生在这里一住就住了一辈子。

初访易家镜老先生,还没踏进他家门口,老人家已经快步走到廊上热情地迎接我们。眼前这位虽已古稀之年却精神矍铄的精瘦老者,冲着我们开心地笑,握着他温润的双手,让人倍感亲切。

“摄影就是记录”

从电影放映开启长达46年的摄影生涯

采访一开始,谈及什么是摄影,易老先生不假思索地告诉笔者,摄影就是一种记录,记录当时当下政治、经济、工业、农业、文教卫社会的方方面面的真实发展进程,说到摄影的价值,他强调,摄影作为一种传播媒介,是传递各种信息的工具,只有传播出去才更有价值。看似朴实直白的表述,确是道出了摄影的真谛。

1961年,刚刚高中毕业的易家镜,得知县里电影管理站需要一位会写会画的放映宣传员,自小就对写字、画画有着浓厚兴趣和天赋的他,很快就获得了这份工作。

“那时候寻常百姓家收音机都难得,更别说电视机了,所以,电影是当时老百姓最渴望的,而且每次放电影前,我们宣传员还要放映提前准备好的新闻时事、先进人物的宣传幻灯片”易老先生回忆从前,如是说。

1965年,县委要求大力宣传县里的工人、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模范代表人物。当时条件不好,没有专门的相机和暗房,易家镜只得把模范们带到照相馆去照相,取回底片后,只能在宿舍里,等到晚上,用被单蒙住窗户的光,用幻灯机改装成放大机对幻灯干板进行曝光,然后显影、定影…,易家镜没日没夜地忙却不亦乐乎。

“后来这组幻灯片在城乡巡回放映还取得了轰动效应哩。”易家镜欣喜之余,也期盼着什么时候能拥有一台手持照相机。

1973年,电影管理站购回一部海鸥牌4A型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并交由易家镜保管使用,从此,易家镜就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易家镜老先生摄影作品

易家镜老先生摄影作品

易家镜老先生保存完好的胶卷

易家镜老先生保存完好的胶卷

“听人说,学照相至少需要一篓子胶卷才能学会…”好学的易家镜一点不敢马虎,拿着照相机和一个胶卷,去请教电影院的归国华侨覃学钊师傅。学习上胶卷,快门、速度、焦距、景深……这些知识。“结果我第一个胶卷照的12张照片,竟有10张拍成功了。”易老先生到现在讲起这件事依然一脸的兴奋。

自从有了照相机,易家境就成了县里时髦的大忙人,他时刻留心拍摄值得记录的镜头。要知道那个年代照相机还真是个“稀奇物”,易家境还记得一开始身背这个“稀奇物”去山村里拍照,一位村妇被这个从未见过的“铁家伙”,吓得闭门不出,不敢为他开门。

“镜头里农村变化最大!”

“修水利”新旧对比全家福是最好的印证

问及易老跑遍了安陆的各个乡镇,山山水水,镜头里记录的安陆变化最大的是什么?他毫不犹豫的说是农民的生活和农村的面貌,“改革开放以后,我拍了不少农民的笑脸,他们开始放开手脚,承包责任田,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农民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变化太大了!以前上山下田是完全靠人力的,现在机械化了,用机器收割粮食,再用拖拉机运走……”照片记录着安陆农村的新旧对比,说到这,易老先生起身拿来几张照片。

《老少三代上水利》合照

《老少三代上水利》合照后代的全家福

“真没想到,时隔41年,还能找到他们!”易老先生指着一张“老少三代上水利”的照片激动地说,“2009年我还在槐荫论坛上发过帖,寻找这一家人,当时,网络的普及率没有现在高,没有找到。直到2016年,又在网友提供线索的情况下,这才找到当年《老少三代上水利》照片中的人。只不过当年照片中的健在的只有四位了,2016年的4月,已是72岁高龄的易老依然有求必应地,受邀赶往巡店镇为照片中家庭的 “孙子辈”们拍张全家福。从当年祖辈的的黑白照再到孙子辈的彩色大片,全家福的新旧对比,正是反映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

“你们看,这些老底片,我都是用公文纸包裹着保存,上面都标记了拍摄时间和地点”易家镜老先生打开柜子上一“古董”木匣子,轻轻拿起自己的宝贝儿底片,一脸开心告诉笔者,这样的底片,他收藏了整整6盒,累积2万余张。

“活到老学到老”

从黑白胶片到彩色大片见证岁月变迁

“现在数码相机、手机拍摄保存很方便,很智能,当时相机的参数、感光度都是要通过自己计算,手动调整。那时市面上的黑白胶卷感光度低,需要充足的现场光线才能拍得好。”

易家镜老先生为笔者展示自己的摄影集

《摘星映日》易家镜摄于安陆市白兆山风景区

说到现在年轻人热衷的拍摄潮流,新玩法,比如P图软件,滤镜特效,“赶时髦”的易老很是看好,非常乐于不断学习尝试新的东西。他说现在经常会在电脑上把拍好的照片进行处理,不仅是后来的彩色照片,就连以往黑白底片也多亏了PS技术才得以最大程度的还原。虽然退休20年了,易老还是会经常出去走走拍拍,几年前,为了抓拍到白兆山上美丽的云海,日落和李白雕像交相辉映的绝美瞬间,易老先生不辞辛苦,耗时两年,拍了百余次,才得此佳作。每每说到这些经历,易老的脸上和眼睛里都焕发着神采。

易家镜还指着柜子上摆放的一排照相机,告诉笔者,“这都是从退休到现在,用过的数码相机了,还记得2004年花了8000多元买的第一部数码相机,没用多久就被偷了…”对相机视若珍宝的易老先生,当时心疼了好久,现在手里在用的佳能单反是他的第6部相机。

有人说易家镜是整个安陆记忆的整理者和存储者,对于这样的评价,易老反而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告诉笔者,“当时会拍照的不止我一个,我只是比较有心,留心地把这些底片一直保存了几十年,这样,这些承载着历史的老照片才有了价值。”他说自己一辈子没当过老师,却被别人高称为老师,而且摄影艺术家的头衔更不敢当,他始终谦逊地把自己当做一个摄影爱好者,学习者!

易家镜自编自印的摄影集《见证·安陆》

易家镜自编自印的摄影集《见证·安陆》

易家镜《见证·安陆》即将出版

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采访的最后,问到易老还有什么心愿想要完成的,他搓了搓手,摸了摸自己的头,腼腆地说道,“希望赶在今年国庆前,将这本曾自编自印的《见证·安陆》出版、发行出来。”易家镜老先生还特意嘱咐笔者,这一愿望的即将实现,离不开市委宣传部的重视和支持,他才能把这本册子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为此,他感到无比的荣幸和感激!

易家镜老先生用心血酿制的光影事业,已然用镜头镌刻出了安陆改革变迁的历史画卷。那些被胶印成的美丽瞬间,或许在未来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都不会失去它的奕奕华彩,都将会是城市建设历史长河中的鲜活乐符、是城市形象的最美代言!(腾讯 大楚 范潇/文 叶飞/图 通讯员 徐斐 )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